TEU是英文Twenty-fee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。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,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。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,也是集装箱和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统计、换算单位。
集装箱“一箱难求”、海运价格居高不下、班轮舱位供不应求……四季度以来,受全球疫情与我国外贸出口企稳等诸多因素影响,海运难题相伴而生。作为我国的重点港口城市,岛城外贸集装箱现状如何?海运价格变化与舱位供需对外贸公司带来哪些影响?近日,记者走进岛城外贸海运市场一探究竟,揭秘“一箱难求”背后的原因。
集装箱供不应求
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,来自海外的货船靠港停泊,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,现场一派繁忙景象。 “近期进出口业务量攀升,我们公司连续6天每天的作业量超过3万标箱,创造了新的纪录。”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告诉记者,除整体作业量外,单船的集装箱作业量也创纪录地提升。 “去年同期,我们单船的集装箱作业量大致在7000-8000标箱,如今在10000—20000标箱之间,最高时达到了22500标箱。 ”张军说道。
从下半年开始,国内外贸情况向好,让集装箱成为“高需求”产品。
在距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不远处的一家租箱公司里,工作人员李彬正为调配集装箱的事情发愁。 “现在外贸业务量大,集装箱确实比较紧张,而且出口海外的集装箱回流不畅,我们只能尽量协调。 ”据李彬透露,从今年10月开始,前湾港码头周边的集装箱租赁公司几乎都将箱子租了出去。受国外疫情影响,在欧洲、美洲等地的港口,集装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压,导致很多空箱回不来。
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CCFI)于12月11日涨至1411.98点,历史性地站上1400点,创下历史新高。中国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通过集装箱海运的,航运价格大涨,主要归功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,但也相应暴露出集装箱供应短缺的问题。
不过,港口日益繁忙和集装箱供应短缺的景象,也向外贸人士发出了积极信号,表明国内外贸正在逐步升温。
售价涨1000美元
集装箱的紧缺也顺势推高了集装箱产品的销售价格。
中国出口用集装箱主要来源于两方面,一是港口卸货之后的空箱,二是中国造箱企业生产的新箱。 “如今二手集装箱不好周转,许多大型进出口企业与船务公司把目光放在了新箱上。近期,20尺柜标准箱的新箱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,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。 ”李彬告诉记者,在航运集装箱领域,TEU是国际标准箱单位,以长度为20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。而去年12月中下旬时,标准箱的价格仅在1600-1800美元左右。
“前两天我帮助船务公司的客户联系集装箱生产厂家,咨询了标准箱的新箱价格,已经接近3000美元了,而且还要预订,短期拿不到货。”从事货运代理生意的赵女士告诉记者,今年八九月时,标准箱的价格仅在2000美元左右,仅仅一个季度便上涨了1000美元。
海运价格也翻番
除了供不应求的集装箱价格在上涨,与之相伴的海运价格也从四季度开始居高不下。
“我们公司主要负责欧洲航线,按照以往的标准,出口一个标准集装箱正常情况下海运费用为1000美元左右,便宜时大约为800美元。而从今年10月开始,海运费开始上涨,到现在这条线的费用大约为5000美元,涨了5倍。”从事货运代理生意的赵女士坦言,去往欧洲、美洲的远洋海运价格并不是上涨最厉害的,近洋航线的价格翻倍更猛烈,例如去往东南亚的海运价格原来在300美元,如今已涨至2000美元左右。
从今年四季度开始,全球海运价格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,根据航线不同,上涨的幅度3至10倍不等。“做外贸生意6年了,这种涨价速度与幅度我还是第一次见。 ”赵女士透露,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小型贸易商影响较大,很多企业只得选择延迟发货。
搞定集装箱、谈拢海运价格后,还需面对一道新的难题:班轮舱位。
随着国内疫情企稳,下半年贸易商集中发货,让海运班轮舱位需求量暴增。 “由于去年及上半年,不少船公司处于亏损状态,于是就相应减船了,通过减少舱位的办法,来增加议价能力。 ”赵女士说道,货物出口量攀升了,而出海班轮能提供的舱位却减少了,这也造成 “一舱难求”的局面。